我们的抗疫手记(2)---教师篇2
发布时间:2022-04-05 浏览次数:1611

此篇文章为自动化系王景川老师手记 ----“课上我是你的老师,课下我是你的大白”

 
3月9日,在送女儿到二附中上学之后,我于7:15到达办公室,进门时刻便收到了学校因为疫情暂时封闭管理的消息,在短暂的震惊之后,随即平复了心情,按照48小时或是7天闭环的流程,不就是一趟短暂离家的差旅行程么?于是,开始晚上课程的备课工作。中午时分,系办陈友仁老师陆续从校外传递进来各类生活物资(被子、脸盆、毛巾、牙刷等等),联系家人交待好两个孩子的上下学接送问题,顺便请他们把换洗衣物、生活物资等传递进校,正式开启时隔21年之后最长一次的闵行校区校园生活(上一次在闵行校区连续住宿超过7天还是2001年在读大三的时候,住在西区28号楼,大四及研究生均住宿在徐汇校区)。

3月12日,疫情形式愈发严峻,为了避免大规模人员聚集带来的传播风险,学生被封闭在各自宿舍楼,学生们的一日三餐成了最大的问题。学校发布了教师志愿者的招募通知,我看到通知后、第一时间报名,正式上岗成为一名外卖快递小哥。
      
穿上防护服化身运送物资的“大白”

三餐配送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了交大的工科优势,把它当成一项“科研项目”来对待,把“餐饮配送”作为“研究对象”,把“装车”作为“系统输入”,把“卸货”作为“系统输出”,考虑配送工具的“容积”、配送工具的“输入带宽”等受限约束,配送的管理在不断的改进、配送的流程在不断的优化、配送的工具在不断的升级。
     
善用科研精神,优化物流速度 

在这个过程中,校外的同事、家人、校友一直在牵挂着校内的形势、牵挂着我们的生活,女儿和她的同学们为我们这些封闭的父母绘制了加油的绘画作品、录制了鼓励的视频,不断有各种抗疫、生活物资传递进来,有力的保障了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坚定了校内的师生团结抗击疫情的决心。
        
女儿与同学们为王老师亲手绘制的应援画作

疫情是短暂的,本职工作不能落后,这个学期我和张晗老师共同担任《工程实践与科技创新IV-E》、《机器人综合实践》两门课程的授课教师,课程以机器人的滤波算法与编程实践为主要内容,通过讲解面向线性系统的卡尔曼滤波器、面向非线性系统的扩展卡尔曼滤波器、机器人unicycle运动学模型,结合NumPy/SciPy编程、机器人操作系统(ROS)、OpenCV、仿真软件(Gazebo)实践等,最终实现移动机器人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同时地图创建与建图(EKF SLAM)。学期初,就在学校“交我算”云计算平台的支持下,为每名上课教师、助教和同学开通了云平台,同学们在宿舍用自己的电脑完成课堂实践。

线上实践课程如何实操指导是个难题,疫情的突然发生,导致教师、助教无法对学生的实践进行面对面的指导。我们利用了“腾讯会议”的“远程控制”功能,助教通过“腾讯会议”获取同学们的计算机屏幕远程控制权,远程操作、修改代码、在线答疑一气呵成,线上也能实现实操指导“0”距离。经过实践,同学们反馈线上实践课程效果丝毫不打折扣,人在宿舍但是仿佛置身实验室。

在校园封控的这二十余天里,我和张晗老师上课的同时、担任教师志愿者为同学们送餐送物。“课上我是你的老师,课下我是你的大白”,为增加课堂的活跃性与互动性,我们将自己买来的“紧俏”物资橘子和零食作为课堂互动礼物,发给课堂上踊跃回答问题的同学。下课后化身快递小哥,闪送奖品至同学手中。
 
亲自快递课堂奖品到学生宿舍


黑暗有多让人咬牙切齿,光明就会有多让人热泪盈眶!

盼望着,盼望着,
春天终于到来了;
草地润朗起来了,
清风吹起来了,
大家的笑容也灿烂起来了。

返回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