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系毕业生在Nature上发表学术论文
发布时间:2016-02-26 浏览次数:1532

自动化系2012届博士生高建喜近日在Nature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了题为“Universal resilience patterns in complex networks ”的论文。

网络无处不在。物种生活在地球上,个体的生存依赖于和其它物种的联系,因此,它们也生活在网络中。然而自然环境的改变、外界的干扰往往会减弱、破坏这种联系甚至导致部分物种灭绝。弹性是描述复杂系统通过调节自身状态用以应对各样干扰的能力。而系统丧失弹性——如大规模停电、交通系统瘫痪和生物物种灭绝等——往往具有不可预测性、不可逆性和毁灭性。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研究弹性都是针对低维系统,因而很难应用于现实交错关联的复杂系统。当复杂系统面临自然灾害、全球环境变化和其它灾难或干扰时,如何预测其弹性丧失?高建喜博士与美国东北大学复杂网络的领军人物Albert-László Barabási教授、以色列巴以兰大学Baruch Barzel讲师在最近一期的Nature上发表的题为“Universal resilience patterns in complex networks”的论文首次回答了这样的问题。他们巧妙的利用数学工具将高维的复杂系统映射到一维,从宏观上反映了原高维系统的弹性,并且能够将系统的结构于动力学分开,从而成功预测复杂系统弹性丧失的条件。该研究结果提供了怎样的网络结构是有益于或者有害于网络的弹性,并且应用在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微观的基因表达和工程界的电力系统等。

论文原文: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30/n7590/full/nature16948.html


高建喜简介:美国东北大学博士后 (2012.11-至今)。分别于2009年3月和2012年11月获得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在美国波士顿大学的H. Eugene Stanley院士的研究小组进行访问学习(2009.9-2012.5),并在以色利巴以兰大学的Shlomo Havlin教授的研究小组进行访问交流(2012.7-2012.9)。高建喜的代表性贡献包括网络的网络的鲁棒性和一致性以及复杂网络的弹性。其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Nature Physic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RL) 等国际顶级期刊,部分成果在Science News 等媒体进行专题报道。目前担任Nature Scientific Reports的编辑及Science、PNAS、PRL、PRX等国际顶级期刊的审稿人,并被EPL和Elsevier评为优秀审稿人。曾获得“首届CAA优秀博士论文”、“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上海市博士优秀毕业生”、“教育部学术新人奖”、“上海市优秀硕士论文”等奖励。

返回上一级